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张文章)近期,韦纳因资金链断裂,教育福建省福州市11个韦纳少儿英语教学点突然停止教学并开展学员分流工作。资金州市者权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受侵害,链断裂停福州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约谈了福州韦纳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韦纳教育)负责人,业福益并密切关注事件发展情况。消委消费12月2日,谈求福州市消委会针对韦纳教育纠纷问题,保障公开对预付式教育培训机构的韦纳存在风险进行分析,揭开预付式教育收费陷阱,教育提醒消费者清晰了解风险所在,资金州市者权同时希望相关部门针对性采取措施,链断裂停防范风险发生。业福益
无证办学点照常经营
福州韦纳教育是消委消费福州市本土的教育培训机构,旗下在福建省内有多个英语培训点。谈求今年10月20日,韦纳教育多个培训点突然停业,公司解释是资金链断裂造成。据悉,韦纳教育停业事件涉及6000多名学员,涉及学费达5000多万元,对当地教育培训行业及消费环境造成巨大影响。
教育培训属于预付式消费,"先付费、后上课"是行业常态。消费者在买课的同时,不知情地被商家卷入了金融经营行为,经营风险转嫁给了消费者,给消费者资金安全带来隐患。经福州市消委会调查,韦纳教育于2012年成立,2019年办学点达11个,其中福州有8个办学点。韦纳教育在福州市区的8个办学点,其中5个办学点持有办学许可,有3个办学点未取得办学许可却仍开展教育培训。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要求,校外培训机构必须经审批取得办学许可证后,登记取得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才能开展培训。校外培训机构在同一县域设立分支机构或培训点的,均须经过批准;跨县域设立分支机构或培训点的,需到分支机构或培训点所在地县级教育部门审批。
违规超期收取培训费
2018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校外培训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从福州消费者的投诉信息看,韦纳教育2019年7月还在大量一次性收取最高达432课时(两年培训包)的培训费用,并在入学协议中不注明课程起止时间,只填写课时,规避监管。
福州市消委会调查发现,韦纳教育收取培训费既有福州市晋安区韦纳教育培训中心收取、也有所在办学点对应的咨询公司收取、甚至还有部分直接进入私账。不同办学点间资金可以调拨,甚至对外投资,公司经营过程中资金管理比较混乱。
福州市消委会认为,消费者预付的课时费,依照法理所有权应归属消费者,应进行专门管理,只有消费者进行相应的培训后才属于公司所得。而韦纳教育直接利用消费者所有的预付课时费开展经营活动,绑架消费者资金,转嫁经营风险。
分流学生还要再收费用
韦纳教育在出现资金异常情况后,开展了融资自救和学员分流工作,从目前公布的励步英语、吉的堡少儿英语、环球教育等的分流方案看,大多设置了分流条件,仅提供少量公益课程,大多都要收取教材费和后期培训费,对消费者权益实际造成侵害。
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三条规定:"经营者以预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应当按照约定提供。未按照约定提供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回预付款;并应当承担预付款的利息、消费者必须支付的合理费用。"像韦纳教育这样无法履约的行为,消费者是有权要求退回预付款的,但实际情况经营者往往已无力支付。
福州市消委会提醒消费者,在相关法规不完善的情况下,消费者应慎重选择预付式消费,不要贪图充值时商家给的优惠,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卷入经营风险,尤其是教育培训机构一次性收取大额学费,更要高度警惕,以免权益受损。
责任编辑:47中国消费者报南昌讯胡小华记者朱海)今年以来,江西省市场监管系统深入践行“监管为民”理念,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危害性大、社会舆论关注的违法行为,持续深入开展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依法查 ...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为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合同行为,预防和减少消费类合同纠纷,近日,江苏省镇江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市消协对23家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合同不公平格式条款进行了梳理点评,提醒广大学生家长积极 ...
中国消费者报深圳讯记者黄劼)为贯彻落实食品安全高质量发展需求,提升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民生实事工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广泛征求对市场监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连日来,广东省深圳市市场监管局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和 ...
中国消费者报上海讯记者刘浩)4月17日,记者从上海市奉贤区市场监管局了解到,该局通过提高老年消费者安全意识,打击涉老违法违规行为,扩大社会宣传,持续推进老年消费者权益保障工作。今年3月,奉贤区人民建议 ...
中国消费者报杭州讯记者施本允)为加快新一轮标准更新升级,更好地支撑嘉兴市开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近日,浙江省嘉兴市市场监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嘉兴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 ...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贾珺)记者4月11日从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获悉,在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近日开展的为期一周的电动自行车及蓄电池质量安全全覆盖专项监督检查治理工作中,共发现违法违规行为11起,10起已立案 ...